9月25日,第七届中国·天津妈祖文化旅游节上,来自福建、广东、台湾、新西兰等多座妈祖庙的代表齐聚天津天后宫,共同举行了妈祖娘娘祭拜大典,妈祖宝辇还“走”出天后宫进行了巡街祈福。
众所周知,妈祖文化是我国南方沿海地区盛行的民间信仰,天津为什么会有妈祖庙呢?这与天津的地理位置和气候特点息息相关。
天津是“九河下梢”,古时通过海运漕粮,船只在行驶过程中经常遇到海难,而天津是海运漕粮的终点,是转入内河装卸漕粮的码头。元泰定三年(1326年),皇帝下令在天津海河三岔河口码头附近建天后宫(当时叫天妃宫),供人们奉祀海神天后。水工、船夫、官员在出海或漕粮到达时,都向天后祈福求安。居家百姓没钱的也来求财,没儿的求子,有病的祈免病灾。几百年来已发展成北方最大的妈祖庙。
在天后宫广场高高矗立着两根竖立了600余年的大帆杆。据传,为保佑出海的人们永远平安,在天后宫的门外建起了这个帆杆,在每年的皇会和天后生日的那天,这两根高大的帆杆上各挂有24个大红灯笼,用以祈盼出海人们平安返航,相传到了夜晚,返航的人们刚刚进入大沽口,就可以远远望见家乡的帆杆了,归航的人们更是归心似箭,总是连夜返航与家人团聚。
天津市艺术研究所研究员黄殿祺表示,祭拜天后宫还有一定的现代意义:“相传天后宫内供奉的天后娘娘本名叫林默,拿现在的话讲,她就是古代的雷锋,她热心助人,扶危济困,30多岁时因下水救人献出了年轻的生命,这种宝贵的精神与国家现在倡导的中国精神和中国梦是一致的。”(图/文 赵敏)